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建设动态

新时代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

发布时间:2022-05-28 11:18:51 作者:秦永 浏览:6742 次
【字体大小:

新时代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城南中学的更好发展,2022年5月20日政教处马士辉主任带领学校中层干部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开展了学习《新时代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交流活动,党支部书记、校长吴万涛进行最后总结。

IMG_20220520_153339.jpg

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立德树人的意思是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只有把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真正建成教育强国。

“四有”好老师

2014年9 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来源于《人民网》)

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思想育人的导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之本,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而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道德育人的导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

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满、半瓶晃荡,那是教不好学生的,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

有仁爱之心:这是教师从事的职业所需,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孔子曰,仁者,爱人也,教师就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了爱人之心,才会产生教育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是应付了事。

“四个”引路人

2016年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锤炼品格,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让学生不仅当一名合格公民,更要当一名的炎黄子孙。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品格的锤炼。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学识,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又能教给学生方法,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么学,还要引导学生不厌学,精益求精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新行为,允许并包容学生在创新时犯错,学会创造性地思考和实践,力争成为创新型人才。一个的老师要敢于让学生超越自己,要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是每位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不能仅仅思考自己,更要“达则兼济天下”。在老师的教育下,每个学生都有责任感,都有使命感,都有国家的荣誉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个”相统一

四个相统一出自党十八大。四个相统一的内容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二者不可分割,统一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过程之中。如何将教书与育人二者有机地结合统一,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礼记》曾讲: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不仅要用自己渊博的见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好书,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对教师而言,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技能,凝练育人本领,使教书与育人两方面和谐统一,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的关键,在于他的综合素质,包括精深的学养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敬业精神,精通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博采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厚积薄发,占领学术高地,做面向学生的学术对话者,做学生学习的谆谆善导者。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是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曾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进行交流时,只有30%的信息量通过语言来表达,而另外70%都是由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第二语言系统来传达的。作为老师,自身需要恪守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并把这种态度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把言传与身教统一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中。言传与身教之所以相统一,是因为它们在教育功能上都具有知识教育、道德示范、人性陶冶等特点。“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教师的良好行为和高尚风格即是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不教之教”胜于“教”。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要牢记使命,不忘职业操守,传递正能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言传和身教的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这里的“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认识万事万物要从“道”开始。求学问道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要求,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摸索,勇于探索、善于回答时代提出的命题,彰显学问价值。关注社会不仅是学问的价值取向,也是学问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教师求道不应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应该本着完成小我成就大我的心态,倾力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学术自由是所有一流学校孜孜以求并赖以立足的最为宝贵的根基,是科学文化繁荣的必要前提。一定程度的学术自由客观上能够为学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学术自由强调为学者提供追求科学真理的条件保障,以宽松的学术环境来保障追求真理的自由。但任何自由均是有条件的,离开纪律的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也是如此,二者辩证统一。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术规范,社会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理论创新,学术自由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为学者们发挥思想库作用创造了条件。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倡导学术自由,并不代表着可以放任自流。学术自由需要学术规范的约束,学术成就需要学术规范去评定,缺少了学术规范,不仅会造成学术界一片混乱的景象,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